16岁小妾28处房产,临阵脱逃的方伯谦,引颈三刀死的冤吗?

理财会议 阅读 111 2024-12-10 13:43:24

北洋水师将领的摇篮福州船政学堂

方伯谦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名字。1894年随着方伯谦的被斩,在他身后就一直流传着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他临阵脱逃,罪有应得、死有余辜!一种认为他是保存实力,被斩首是千古奇冤,成为李鸿章、丁汝昌甲午战争失败的替罪羊。

且不说这两种声音的对错,我们先来回顾下方伯谦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之后,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

方伯谦出身平民家庭,无任何显赫背景。因此,聪明的方伯谦从小便努力刻苦力争上游。1867年,年仅13岁的方伯谦便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成为第一批学员。和许多同龄人成为中国海军的希望。

方伯谦

当时的科举才是读书人的正途,我们不能说年仅13岁的方伯谦就有远见可以预见海军将会兴起。在他们这批学员中心中或多或少还是对大海充满向往的,不然被视为不务正业的新式学堂的学生,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一般人是难以坚持下去的。

这首批海军储备人才,学习非常刻苦。几乎经年不休,他们就像海绵一样孜孜不倦的吸收着新知识。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海军起步较晚,不论是沈葆桢、李鸿章还是方伯谦等同学都期望用最短的时间赶上列强国家的海军水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成为后来北洋水师的中坚力量。

方伯谦毕业后经考核取得进入英国知名海军学校“格林尼治海军学院”进行深造的名额中国学员仅仅只有6人通过入学测试,方伯谦便是其中之一。1878年6月,方伯谦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英国东印度舰队旗舰“恩延甫”号进行实习,在舰上学习实操技术。1880年5月,留学期满后,回福建任职。

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院

1881年,适逢李鸿章购入大批军舰筹建北洋水师,急需海军人才,方伯谦和一干同门师兄弟转会到了北洋水师,在水师提督丁汝昌手下听差。因其聪明干练,处事圆滑,很得上司的青睐。仕途顺利,一路升迁。

进入北洋水师后,方伯谦最先担任蚊子船“镇北”管带,第二年调任“镇西”管带,随后又改任“威远”练习舰管带。调动如此频繁,看似平调,其实这是增加带兵的阅历和上舰的经验。这些都是日后升迁的资本。

1885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舰队赴朝平乱,方伯谦指挥“威远”舰也参加了此次任务。虽然平定“甲申政变”的功劳都落在袁世凯头上,方伯谦和他的“威远”舰并无什么突出表现。但在方伯谦回国后,还是受到北洋水师领导层的嘉奖,被任命为“济远”号穹甲舰管带。这可是真正的战舰。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随后,李鸿章又保奏方伯谦升补游击,赏戴花翎。看到没?为平定“甲申政变”置生死于度外,单刀赴会的袁世凯,也不过是这个待遇而已。方伯谦仅仅是去朝度了一下金就获得了和袁世凯差不多相同的地位,这说明方伯谦要比袁世凯懂得讨领导欢心,而袁世凯是真的会做事实。

方伯谦在北洋水师众多将领中,知名度颇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后世对其被杀有争议。争议点是方伯谦到底有没有逃跑。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济远”舰受命护送陆军入朝。7月25日清晨4点,方伯谦指挥“济远”、“广乙”返航,7点45分在丰岛附近海面遭到日舰“吉野”舰袭击,丰岛海战打响。在“济远”舰大副沈寿昌阵亡后,“济远”舰上升起白旗和日本海军旗,驶离战场。这不是逃跑吗?在日军《二十七八年海战史》、《东方兵事纪略》和“高升”号船长的回忆录中均有记载。

日本联合舰队吉野号军舰

由于信息不畅,挂白旗的逃跑将军竟然被清政府清流派当成了英雄!好运气似乎又一次照顾了方伯谦,如果,这次之后,方伯谦能够知耻而后勇,还是有戴罪立功的补救机会。

但是,在1894年9月17日的大东沟海战中,方伯谦再一次怯战逃跑。彻底突破一个军人的道德底线。也失去了拯救自己生命和荣誉的最后机会。从他调转船头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1894年9月17日中午,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大东沟口外遭遇。丁汝昌命令舰队以横阵迎敌。“济远”舰位置在左翼末端,与“广甲”、“经远”、“致远”等三舰组成左翼小分队。在战斗打响后,日军首先攻击北洋舰队右翼最弱的“超勇”、“扬威”两舰。

威海军港中的日本军舰

正当第一游击队在北洋舰队右翼打的兴起之时,日本联合舰队本队也出现了缺口,以纵队通过的联合舰队舷侧暴露在北洋舰队的炮火之下。因此接连中弹,不能保持队形。于是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下令提速通过。结果,日舰“比睿”、“扶桑”、“赤城”号由于航速慢而掉队了。

面对如此良机,北洋舰队集中优势炮火,力图击沉日舰,创造战果。然而就在众舰围攻日舰之时,“济远”却还在队后徘徊不前。直至左翼本队“致远”舰为护旗舰而沉没,方伯谦竟然故伎重演,指挥“济远”舰撤出战场,身边的“广甲”舰也有样学样的紧随其后,一起逃跑。

锋利的船头撞角

在“济远”舰逃跑途中,慌不择路竟然撞上被日舰重创的“扬威”号,锋利如刀的撞角未对日舰造成任何伤害,反而切入自家兄弟舰的躯体!相撞后,“济远”舰未做任何救助措施,而是迅速倒车撤离。“扬威”管带林履中悲愤不已,跳海自尽。

9月18日凌晨,“济远”舰已经提前四五个小时回港。方伯谦向上汇报说“船头漏水,炮均不能施放,返港整修。”这次方伯谦的谎言没有奏效。李鸿章这个曾经对其非常倚重的老领导再也没有维护他,而是上奏朝廷明正典刑。

25日历凌晨5点钟,聪明一世的方伯谦被押赴旅顺黄金山下船坞西面法场行刑。刽子手痛恨其临阵逃脱,并没有给他来个痛快的手起刀落,一刀毙命。而是“刃经三落,身首始分离”。虽然残忍,也是罪有应得。

拆除后罩的济远舰主炮

然,方伯谦的后人在八九十年代回国替方翻案。纠集一批文人学者,质疑方伯谦的罪名。

虽然国内甲午战争是史料匮乏,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国外找到旁证来坐实方伯谦逃跑的罪名的。

“济远”舰德籍雇员华甫曼战后就很同情方伯谦,但是从他和记者的谈话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事实:

“因为炮械损坏无法继续作战,放管带决定退出战场,济远舰一路平安的回到母港,比其它残余舰船提前6个小时。”

镇远舰管带帮办美籍雇员马吉芬战场观察:

济远舰于第二天凌晨2点到达旅顺,比整个舰队提前了7个小时。并在港内散布谣言说我们被强大的日本舰队全歼了。

济远舰侧炮

以上两个外籍雇员虽然都对方伯谦有感情倾向,但是他们共同透露一个信息,就是方伯谦确实比整个舰队提前回港。当然了,提前回来不一定就是逃跑。也可能是整修。我们需要更多证据来看看他到底是不是逃。

1894年9月21日大东沟海战4天后,丁汝昌、汉纳根、林泰曾、刘步蟾等北洋水师高级将领联名提交大东沟海战战报:

当战时,自致远沉后,济远倡首先逃,各船随之西去。倭船分队追赶济远不及,折回将经远拦截击沉,余船始回归队。

如果说这是北洋水师将领们为逃避战败责任,而故意诬陷方伯谦让其充当替罪羊的话,我们还可从日本人身上找到旁证。

大东沟海战中的日舰

追击济远舰的日舰“吉野”号舰长河源要一说:

午后3点30分,致远舰沉没,此时济远及广丙远远向西北方向逃走。

高千穗舰野村贞的战报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济远舰,还是舰上的分队长海军大尉子爵小笠原长生有观察到济远舰的表现,他在报告中写到:

旗舰定远及经远起火为,平远、致远大创,敌终于不支,四分五裂的溃败。济远、广甲首先向西南败逃。

秋津洲舰长上村彦之丞报告船称:

3点50分,济远向南西,广甲、来远向北西逃走。

停泊中的北洋水师舰船

浪速舰张东乡平八朗报告说:

31分,致远后部大倾斜,35分遂沉没。定远燃起大火,与镇远一起逃向东南,经远(大火烬)、来远、靖远、广甲向西方方向,平远、广丙、鱼雷艇向着鹿岛之东逃走。见此情景,我游击队专门追击向西北逃走之敌,本队则追击定远、镇远。经远、靖远舰、广丙、平远舰首转向东方。而济远已向海洋岛西方逃走。我游击队遂专追经远,5点15分追及之,炮声加倍猛烈,少时,该舰内火起,停止发炮,且舰体渐渐左倾斜,5点39分,遂沉没。

以上四舰皆曾追击“济远”舰。他们证词虽有出入,但对于方伯谦首先逃离这一点是一致的。来自对手的证词可信度应该更高。方伯谦已死,作为对手没有必要再强加罪名于他。反间计无从谈起。

整装待发的定远舰

综合各方证据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方伯谦在大东沟海战中临阵脱逃的罪名是实打实的。铁证如山,没什么可以辩解的余地。那他该不该被处斩呢?我们来看看《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一条——军规》是如何规定的。

凡管带官违犯军令,由提督秉公酌拟呈报北洋大臣核办。轻则记过,重则分别降级、革职、撤任。凡船上官弁人等违犯军令,照以上所拟各条惩治外,其余不法等事,由提督等援引会典所载雍正九年钦定军规四十条参酌办理。并先恭录通行各船,一体懔遵。

而雍正九年钦定军规的相关规定头两条是:

一、临阵进止,以鸣锣及金鼓为号。如有官员、兵丁违令,闻号不进及闻号不止者,皆斩。

二、官员、兵丁临阵,俱须勇往直前。如有回顾、畏缩、交头接耳者,皆斩。

由此可见,方伯谦被杀合情合理,有理有据,毫不冤屈。为其鸣冤叫屈者或多或少都有点私心或者是感情倾向。不为民族大义发声而挣私利者可以收声了!

北洋海军驻地刘公岛

隔音降噪门窗

隔音门窗

高档门窗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16万公里,看“铁路上的中国”再跨越 下一篇: 16岁少年成了开锁匠 自己当老板月入过万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