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个税为何特别少征管方式改变年末或还要补回来
1月个税为何特别少:征管方式改变 年末或还要补回来
1月个税为何特别少:征管方式改变 年末或还要补回来
摘要
随着1、2月份工资的发放,个税减税红利随之落地。由于专项附加扣除的引入,更多群体免交个税,个税纳税人负担得以进一步减轻。
随着1、2月份工资的发放,个税减税红利随之落地。由于专项附加扣除的引入,更多群体免交个税,个税纳税人负担得以进一步减轻。
不过,部分群体个税税负下降明显,堪称史无前例地低。有人感慨,1、2月份只交了几百块钱税,从来没有这么低过,以前不管怎样都要交几千块钱个税。
这主要因为征管方式发生调整。在“累计预扣法”征管方式下,部分工薪阶层月度个税负担不均匀,年初个税税负轻,年末个税税负会有所增加,到12月年度终了时,各月累计预扣预缴税款与全年年度应纳税款基本相当。
以每月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三险一金-起征点-专项附加扣除)为1万元的工薪群体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计算发现,他们1-3月份每月预缴个税300元,4月份增至580元,5-12月每月则需缴纳1000元个税,全年个税总额为9480元。若税负均衡,则每月缴纳个税790元,可以发现,5-12月份个税额度较“均衡水平”要高。
不同群体减税感受不同
2019年1月1日,个税法正式落地,在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月(6万元/年)的基础上,还引入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居民个人迎来普遍减税。
“因为每个月新增了3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我现在不用交个税了,每月能再节省几十块个税。”北京一家文化公司财务人员曹雪(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曹雪每月税前收入在1万元左右,享有独生子女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两项专项附加扣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照北京“三险一金”22%的扣除比例(假定社保个人缴费比例为10%,住房公积金个人缴费比例为12%,每月总计扣除2200元)计算,在起征点为3500元/月时,即2018年10月份之前,曹雪适用税率为10%,每月个税负担为325元。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月,即2018年10月-12月期间,曹雪适用税率降至3%,每月个税负担为84元。2019年,因为新增3000元/月专项附加扣除,曹雪免交个税。
因为个人实际负担不同,可享有的专项附加扣除也不同,这带来了减税幅度上的差异。
“我的专项附加扣除只有1000元,个税是减税了,但减得不是很明显。”长沙一家银行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过,也有部分群体对减税的感受很明显。
“我以前的个税大概是2000-3000元,去年10月份之后降至1000元左右,1、2月份只交了几百块钱,减税幅度很明显。”在上海一家国企工作的杨斌(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杨斌工作7年,目前税前月薪在2万元左右,可享有1500元/月的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照上海“三险一金”17%的扣除比例(假定社保个人缴费比例为10%,住房公积金个人缴费比例为7%,每月总计扣除3400元)计算,在起征点为3500元/月时,即2018年10月份之前,杨斌适用税率为25%,每月个税负担为2270元。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月,即2018年10月-12月期间,杨斌适用税率为10%,每月个税负担为910元。2019年1月、2月,因为新增1500元/月专项附加扣除,杨斌适用预扣率为3%,每月预缴个税300元。
月度税负年初低年末高
个税负担从几千降至几百元,无疑是很明显的减税。
“我现在还没有听说哪个同事1月份个税明显减少的,因为单位收入整体不是太高,加上部分收入本身是免税的,像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就是免税的,所以一般人感受不明显,边际税率高的人减税会比较明显。”北京一家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林悦(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林悦表示,新个税法下,个税征管采用累计预扣制,税率采用超额累进制,随着月度收入的不断累加,税负也将随之上升。
2019年之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进行合并纳税,综合按年计征,但个税征管上仍需按月预缴。年度综合收入如何按月预缴,有不同的可行方式。
国家税务总局对此进行了明确,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累计预扣法”每月预扣税款。所谓累计预扣法,就是每月根据累计收入计算应纳税额,减去上月累计已缴税额,本月缴纳二者的差额。而不同累计工薪所得的收入分档、对应的预扣率,与年度综合收入分档、对应的税率是一样的。
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以每月累计收入计税,到年度终了时预扣预缴的税款与年度收入应纳税款基本相当,对于大部分只有一处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而言,可以免于年度纳税清算。
这样的话,由于年初月度累计收入较低,对应的预扣率较低,预缴税款自然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度累计收入逐渐增加,预扣率随之提升,预缴税款也相应增加。到12月份与全年收入相当,则回归到全年收入对应税率水平,实现全年收入的纳税。
以杨斌为例,其每月应纳税所得额约为1万元,全年应纳税所得约12万元,对应税率为10%,全年应纳税9480元。
杨斌的月度预缴税款存在波动。在每年的1-3月份,杨斌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未超过3.6万元,对应预扣率3%,则每月预缴税款300元;4月份,其累计应纳税所得达到4万元,对应预扣率升至10%,4月预缴税款580元;5-12月份,预扣率与全年收入税率一样,为10%,每月个税负担为1000元――各月预缴税款累加为9480元,刚好是全年应纳税款。
年度收入扣除起征点、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后,应纳税所得超过3.6万元的,即税率达到10%甚至以上的群体,都存在月度税款不均衡、年初低年末高的现象。
因此,收入越高的群体,年初减税感受越明显。
以税前每月收入3万元的群体为例,他们在扣除三险一金、5000元起征点、专项附加扣除后,每月应纳税所得额大致在2万元左右,1、2月份对应预扣率分别为3%、10%,分别预缴税款600元、880元;3-7月份,对应预扣率为10%,月度预缴税款提至2000元;8月份,累计应纳税收入超过14.4万元,预扣率提高到20%,当月预缴税款3600元;9-12月份,对应预扣率均为20%,每月缴纳税款4000元。
上述税前收入3万元、每月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的群体,全年应纳税3.1万元,若均摊到12个月,每月均衡的税负为2590元。由此可见,该群体年初1-7月份明显低于月度均衡值,减税感受明显,但8-12月份期间,每月预缴税款要高于均衡值,可能会产生税款越来越多的感受。
“这相当于年初国家先无息贷款给你,年末再把这笔税款还回来。月度税款的不均衡,也会造成可支配收入的些微变化。”有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
一季度多股断崖下跌基金斩仓跑路-基金跑了
崖抄底不同,基金在断崖下挫过程中,往往采取大举减持对策,落荒而逃,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跌。而去年四季度末持仓居前的中欧基金旗下两只基金已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更多阅读:
-
一季度多只债基遭遇大额赎回:收益回暖仍难抵挡份额流失-基金大额赎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首批9只债基一季报出炉,多只基金规模在一季度出现下降。总体来看,债基收益回暖,然而去年四季度债基经历赎回潮之后
-
一位精通做T老股民坦言:48元买入中石油,反复做T摊薄成本,如今是什么样的光景?告诉你真实的中国股市-中国石油股票套了散户多少钱
成功的投资都是反人性的!巴菲特显然是此间的高手。最经典的莫过于当“中石油”A股上市前期,国内各路媒体集体为其唱赞歌,超级散户杨百万也加入了此行列。但冷静的巴菲特却大举减持“中石油
-
一份“恐高”与“踏空”的焦灼:10位基金经理袒露调仓秘密-基金奥秘
在市场猝不及防之时,A股启动了一波2月大跌以来最强劲的反弹。本周以来(5月24日-27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连续上涨,累计涨幅皆超过3%。
-
一个阿里巴巴员工的月薪竟然只有6000多,究竟是怎么回事?-阿里巴巴总价值多少钱
一个阿里巴巴员工的月薪竟然只有6000多,究竟是怎么回事?段落一:8000元不到的月薪同事的女儿在阿里巴巴集团上班,却说每个月只能开口向父母要钱。
-
【推荐】6月30日浙江鼎力涨528兴全合润混合LOF基金重仓该股合润基金
6月30日浙江鼎力(603338)涨5.28%,收盘报56.01元,换手率1.26%,成交量6.39万手,成交额3.51亿元。该股为军民融合、外贸受益概念、军工、机械概念热股。6月30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
-
【推荐】10位公募派基金经理近5年全胜谁的业绩能突破周期基金运营经理
在市场震荡加剧的大背景下,今年来公募基金人事也颇为动荡。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29日,今年已有144名公募基金经理离任,数量为近8年来同期最高。往年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下一站”多为私募。据不完全统计,在2000-2022年期间,平均...
-
【推荐】100大卡有多少你知道吗1152千焦等于多少大卡
热量单位的转换公式:1千卡(kcal)=1000卡(cal)≈4.2千焦(kj)千焦是国标单位,一般食物上的营养单位都标这个,比如你买一袋酸奶,上面写着100ml420kj,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