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贷款利率过高 (正观快评 ▏贫困户扶贫贷款岂能被巧取豪夺?)

炒股干货 阅读 27 2023-07-11 15:38:54
扶贫贷款利率过高 (正观快评 ▏贫困户扶贫贷款岂能被巧取豪夺?)

正观特约评论员 郁风

扶贫贴息贷款,本是国家银行用于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的专项贷款,贫困户获得后本应该用来改善经济生活,致力脱贫。但这笔钱,竟然被地方“扶贫龙头企业”盯上,以入股分红还贷为由,行巧取豪夺之实。

信息显示,2017年贫困户王某等12人与蒙羊公司签订《资产收益入股合作协议》,并在其后各自向银行申请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但蒙羊公司在支付了2018年的分红4000元以后,就没再支付其他分红,并在贷款到期后未如约向银行偿还本息。这笔对贫困户数额不小的贷款被蒙羊公司拿走后,反而仍旧让贫困户偿还。

“贫困户”“扶贫贷款”两个词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原本生活不易的贫困户,原本被用来专项扶贫的贷款,竟然也被地方企业盯上,其“扶贫龙头企业”的身份更显得讽刺。基本的企业道德、良知底线被弃之天外,对这样的企业,怎样的道德谴责都不为过。

但纵使依法获得维权,当事贫困户仍然是受害一方。蒙羊公司的行径是不是个例?如何阻止这种恶劣行径继续发生?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首先对于扶贫贷款的使用途径,虽然贷款通则有规定,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但由于扶贫贷款的特殊性,在各地,扶贫贷款入股企业分红的模式并不鲜见,甚至在某些地方作为创新模式加以肯定。从贫困户的角度,由于贷款数额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将贷款集中交由企业经营也并非是坏事。但问题在于,如何保证这笔款项被正当化、透明化使用,如何监督企业切实履行合约,是需要在监管层面下一番工夫的。

最恶劣的情况莫过于蒙羊这种,拒绝履约。但我们仍然不排除有企业拿到贷款后亏损严重,甚至倒闭的情况。在这种可能性存在的前提下,企业固定分红这种模式是不是可以调整优化,比如,按盈利情况进行分红?

而在企业拿到贷款后,贫困户和扶贫部门也应该知晓、监督这笔资金的流向,并在结合地方实际和双方意愿的情况下,对资金的使用、经营项目的开展提出一套有效方案。比如这笔钱是用来做农产品还是改善畜牧,而并非钱交给企业后就撒手不管。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信用情况,也应该有一个追踪。

蒙羊公司能够获取贫困户的信任得到贷款,是否与其“扶贫龙头企业”身份有关?这样一个违法违德的企业,如果继续挂“龙头企业”之名,实在难以让人信服。根据2018年内蒙古下发的《关于开展扶贫龙头企业动态管理的通知》:“按照全面监测、重点抽查、留优汰劣的原则,实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常态化监测管理制度,每年进行1次监测评估,并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扶持发展扶贫龙头企业的重要依据。”“企业存在自然注销、经营发展不符合认定标准、有违规或违法经营记录、不接受监督管理等情况应取消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资格。”应该对蒙羊等企业进行一轮监测筛查。对“扶贫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地方政府应该加强,以免更多贫困户被蒙蔽。

统筹:王攀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马云的网商银行推出了一个“信任付”贷款- 下一篇: 电商每户最多可享10万元贴息贷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