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文化的撞击
两种文化的撞击
两种文化的撞击 更新时间:2010-8-15 0:05:18 平安银行和深发展这两家银行究竟最后“谁入主谁?谁并入谁”?
这自然也是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和他的团队们必须通盘考虑的问题。
一位平安银行总部人士说,整合以后,可能改名“平安深发展”。而深发展的人说,“为了不退市,短期内应该不会更改深发展的名字。”
而更多的人士则对记者分析,马明哲必然要从名字上统一平安集团内部的综合金融业,从长远来看,最终合并后银行可能会命名为“平安银行”。
对未来企业名字猜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两个企业,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难度。
“平安集团旗下各项业务规模平均实现30%以上增长,在世界500强里递增速度也是最快的。平安人有一种搏命精神,在业务部门里,如果抗压能力不强、能力和资源不足,半年没业务自己就会跳槽了。”有平安银行广州分行人士曾这样对记者说。在他看来,平安银行的经营很合规,而由于平安银行在全国仅有9个网点,任务量大,平安银行做业务仍要靠自身的资源,压力不可谓不大。
而深发展方面则同样不甘示弱。“深发展人不怕整合,未来肯定是深发展整合平安银行。”有深发展广州分行人士对记者分析,平安集团一直是“拿来主义”,平安银行的很多管理层人员本身就是各家银行挖来的,入股深发展,如果只把平安银行的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搬到深发展,对平安集团来说没有意义,“要把深发展拿进来,用其长处,用更具实力的深发展来整合较弱些的平安银行,比较符合平安集团利益诉求。”
不过,该深发展广州分行人士也坦言,在银行员工适应平安集团的强势文化方面,仍有压力,如果不能适应,将会导致人员流失。据悉,目前平安集团重组深发展带来的人事更替还局限在总行,新桥的人已退出,平安集团的人已进入。而深发展人员基本没变,深发展的肖逐宁是董事长,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部领导也还是深发展的原班人马。
两家银行重组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看看现在的平安银行,或许可见端倪。
平安银行总部里有两类矛盾而壁垒分明的人――一部分人来自保险业界,他们高调、追求销售业绩;另一部分人来自银行业界,他们秉承平稳、专业的风格。
例如,平安银行总部的零售业务部、企划部的老总来自保险业,而风控、资金部、公司部的老总则来自银行业。
对于有保险背景的老总来做平安银行业务,外界同样存在争议。
“保险背景的老总比较激进,追求业绩,而银行业要求比较平稳,有时我会担心出问题。”上述平安银行广州分行人士说。而平安银行的一位地方支行人士则认为,“保险背景的领导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生机和活力,在营销上保险人员的进取精神是银行赶不上的,银行总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比如平安保险销售人员在地铁口推销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但平安银行的员工就不好意思自己去推销信用卡。我们内部都很认同保险的营销文化,也在学习保险的这种文化。”
无疑,类似的争议只是进入重组后的平安和深发展诸多问题之一,对于平安和深发展来说,要在两种风格迥异的企业文化间实现协同效应,进而实现业务互补和发展,仍有很长的路有走。
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
【推荐】09年马云要做导演,11年又与李连杰合开公司,一部电影引发的效应-李连杰加盟马云旗下文化公司
2017年11月11号,一部时长22分44秒的短片悄然登录网播平台,一众明星格外引人注目,从甄子丹、洪金宝到李连杰,新生代的则从向佐、吴京到托尼贾,再加上跨界的朝青龙、邹市明!2
-
万通发展聘任张家静为公司总裁任命多名高管-万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挖贝网5月14日,万通发展(600246)发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经公司董事长王忆会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聘任张家静为公司首席执行官(总裁),聘任吴狄杰为公司执行
-
一代股神出狱!3万起家赚百亿,被罚110亿,A股还在原地等他-徐翔被判多少年要
前几天有新闻报道,2021年我国股民平均赚5万,股民人数逼近2亿,股市的钱真的这么好赚吗?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代股神徐翔,仅一年的时间,在A股大牛市中,他把资金滚到了上百亿。常在河
-
【推荐】一个人拥有多少张信用卡比较好一个人有多少张信用卡
一个人拥有多少张信用卡比较好?其实,理想的信用卡张数主要取决于个人需求。如果是刚刚参加工作或刚刚摆脱不良的信用记录的人:
-
太原一小区安装玻璃工人作业时连同吊装机从33楼坠落?多方回应
11月15日,多名网友反映,山西太原绿地新里城二期小区发生一起事故,一名工人作业时不慎从33楼坠落。视频显示,有一名伤者躺地,现场来了多辆警车。视频发布者表示,事
-
5月份暨“端午”节前常州市场价格监测分析发布
扬子晚报网6月5日讯(记者 毕俊星 通讯员 发改轩)根据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常州市场粮油价格窄幅震荡,肉禽蛋、水产价格全部上扬,蔬菜价格跌势放缓;成品油购进价下跌,供应量有升有降;液化气购进价下跌,
-
2011年“黑心烤鸭”制销团队入狱,烤鸭成本不足3元:自己没敢吃
北京烤鸭久负盛名,它就是北京的一张名片。来北京的游客,总喜欢买一两袋真空包装的“北京烤鸭”。可不知从何时起,北京烤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