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私募理财小灶谁家味道最香
三大私募理财小灶谁家味道最香?
三大私募理财小灶谁家味道最香? 更新时间:2011-2-6 10:45:00
《福布斯》去年12月28日发布的《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指出,由于创业、投资、管理专业技能以及个人天赋等因素,在中国现在正在孕育形成一个“高净值人群”。2009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共计85.4万亿元,预计2010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将达到近100万亿元。2009年中国高净值人才数量为33.1万人,他们的投资资产总数为18.3万亿元,预计2010年中国高净值人数将达到38.3万人,他们的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到22.4万亿元。
随着“高净值人群”的不断扩大,国内各大机构开始争相为这一群体设立理财小灶,如商业银行为他们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公募基金推出“一对一”、“一对多”,证券公司推出“小集合”,阳光私募的100万元认购门槛更是直接将普通大众投资者挡在门外。不过,既然是投资就有风险,专户也好、私募也好并不是财产实现保值增值的保证,理财小灶也有味道好坏之别,需要投资者仔细辨别。
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余波影响仍在,国家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转型。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依然改变不了物价较快上涨、房价居高不下的局面。外加美国复苏出现反复、欧债危机频频爆发,加大了中国政府调控政策的难度。政策的不明朗,造就了去年国内A股市场宽幅振荡的走势,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12.51%,位居全球主要市场跌幅榜第三。
虽然大盘失色,但投资机会仍然此起彼伏,个股表现依然精彩,市场结构性机会明显。正是这种结构性机会,给私募基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扩容速度大大超过往年。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统计,仅在2010年期间发行的私募证券类信托产品数量达488只,其中非结构化312只,结构化176只。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可统计的投资顾问有377家,共发行了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1234只,其中结构化产品424只,非结构化信托产品768只,私募组合基金TOT42只,总体规模已超1200亿元。
私募证券基金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业绩表现继续赢得市场口碑,再续2009年的辉煌。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统计,具有持续业绩记录的587个非结构化私募证券信托产品2010年全年平均收益率为6.4%,跑赢大盘18.91%,也跑赢股票型公募基金3.39%。2010年度表现最佳的私募证券基金产品深国投世通一期收益率达96.16%,接近翻番,比公募基金的第一名高出54.45%。而结构化私募证券产品方面,有业绩记录的195个产品中,2010全年的平均收益率为6.47%,跑赢大盘18.98%。
与私募基金相比,市场上其他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业绩不俗,其中公募基金“一对多”成为亮点。2010年“一对多”年收益率最高的为“大成-招行景瑞5号灵活配置1期资产管理计划”,收益率为35.6%,和阳光私募世通一期相差高达60.56%,而“大成-招行景瑞5号灵活配置1期资产管理计划”35.6%仅能排到阳光私募的第16名。“一对多”追求高收益的能力不如阳光私募,稍微逊色于公募,但比券商集合理财好,公募中第一名是孙建波管理的“华商盛世”,收益率为37.76%,而券商集合理财第一名被“金惠1号”以29.81%收益率夺取。整体而言,“一对多”的表现不俗,表现出较好的追求高收益能力。
阳光私募近三年跑赢指数近50%
2010年沪深300指数下跌了12.51%,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具有持续业绩记录的非结构化私募证券信托产品共有587个,全年平均收益率为6.4%,分别跑赢公募基金和沪深300指数3.39%、18.91%,常士杉管理的深国投世通一期以96.16%的收益率如愿登上2010年私募冠军宝座。
就近两年的情况看,沪深300指数期间上涨幅度为72.1%,存续期在两年以上的阳光私募产品共有163只,平均收益率为68.3%,略低于大盘。就近三年的情况看,沪深300指数期间下跌幅度为-41.4%,存续期在三年以上的阳光私募产品共有73只,平均收益率为7.43%,大幅跑赢指数48.83%。
不过,阳光私募高收益的相对面就是伴随高风险,业内良莠不齐的现象非常明显,业绩领先者一骑绝尘,落后者一蹶不振,部分私募风控能力差,在下跌市中损失惨重,如去年业绩最差的“好望角3期”和“深蓝1号”,亏损幅度就分别高达33.03%和31.98%。
公募“一对多”平均收益率领先
2009年6月1日,公募“一对多”业务正式开闸,当年一共有33家基金公司发行115只“一对多”产品,规模大概为260亿元。2010年,一共有34家基金公司发行151只产品,使得市场“一对多”产品达到了276只,管理规模超过600亿元。同时,到期的产品为17只。
“一对多”去年一度大受诟病,不过,2010年,在沪深300指数下跌12.51%的情况下,“一对多”平均收益率高达7.49%,整体收益不但远远跑赢大盘,平均收益率更是高于其他理财产品,一吐怨气。
“一对多”的整体业绩亮眼,但从追求高收益能力方面看,全面落后于阳光私募。2010年,排名前十名的阳光私募平均收益率为54.44%,而“一对多”前十名平均收益率为27.19%,落后27.25%。不过,它们控制下行风险的能力比较出色。2010年阳光私募的后十名平均收益率为-23.23%,而“一对多”后十名平均收益率仅为-5.11%,远远跑赢阳光私募和大盘,很好地保障了总体收益。
“一对多”整体相对更平衡稳健,缺乏比较亮眼和刺眼的产品,这和“一对多”具有公募背景相关,它们的风控体系更加的完善,也和“一对多”许多产品设计了“下岗亏损值”相关,让基金经理在操作上更加谨慎,产品业绩相对涨跌幅较小。
券商集合理财“小集合”表现抢眼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自2005年发行以来,数量逐年递增,2010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明显。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国存量的非限定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有150个,其中91个是在2010年发行的。
在可统计的150个非限定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其中有业绩记录的有135个,2010年平均收益率为2.59%,排名第一的是浙商证券旗下的金惠1号,收益率为29.81%;第二名是东方证券旗下的先锋1号,收益率为24.94%;第三名为申银万国旗下的宝鼎1期,收益率为22.54%。
从榜单上看,业绩靠前的产品大多是2010年期间成立的,冠军浙商证券的金惠1号的运行期间仅有半年,收益率达29.81%。另外,排名前列的产品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规模较小,金惠1号的初始规模为1.9亿元,东方证券的先锋1、2、3号的规模也仅为2.1亿、1.3亿、1.6亿元,与一般的私募证券基金规模相当,能取得如此收益,除了出色的管理能力,产品的规模也非常重要。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总体偏好,亏损的产品比重占非常小。在这有业绩记录的135个产品中,从业绩表现来看,分化并不大,大部分产品的收益在0-10%之间,亏损10%以上的只占2.96%,部分出类拔萃的产品数量比亏损的多出11.12%。
无论从个别产品或是平均业绩表现来看,券商集合理财均差于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在2010年的平均收益率为6.4%,比券商集合理财高出3.81%;2010年表现最好的私募基金世通1期收益率为96.16%,而最好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仅为29.81%,相差悬殊。
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
【推荐】1.135亿元慈善捐款——茅台酒的故事「企业与金融」-茅台建银融资租赁公司
编 | 文 | Leo 阅读 | 6分钟 图 | 依版权出处本次疫情期间,“茅台系”累计捐款金额1.135亿元,可谓名副其实的民族企业。在危难之中慷慨解囊帮助国家及百姓。这些年,茅台的传说不止于民间。在金融行业,贵州茅台的造神运动才叫惊心动...
-
一季度多股断崖下跌基金斩仓跑路-基金跑了
崖抄底不同,基金在断崖下挫过程中,往往采取大举减持对策,落荒而逃,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跌。而去年四季度末持仓居前的中欧基金旗下两只基金已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更多阅读:
-
一季度多只债基遭遇大额赎回:收益回暖仍难抵挡份额流失-基金大额赎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首批9只债基一季报出炉,多只基金规模在一季度出现下降。总体来看,债基收益回暖,然而去年四季度债基经历赎回潮之后
-
一位精通做T老股民坦言:48元买入中石油,反复做T摊薄成本,如今是什么样的光景?告诉你真实的中国股市-中国石油股票套了散户多少钱
成功的投资都是反人性的!巴菲特显然是此间的高手。最经典的莫过于当“中石油”A股上市前期,国内各路媒体集体为其唱赞歌,超级散户杨百万也加入了此行列。但冷静的巴菲特却大举减持“中石油
-
一份“恐高”与“踏空”的焦灼:10位基金经理袒露调仓秘密-基金奥秘
在市场猝不及防之时,A股启动了一波2月大跌以来最强劲的反弹。本周以来(5月24日-27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连续上涨,累计涨幅皆超过3%。
-
一个阿里巴巴员工的月薪竟然只有6000多,究竟是怎么回事?-阿里巴巴总价值多少钱
一个阿里巴巴员工的月薪竟然只有6000多,究竟是怎么回事?段落一:8000元不到的月薪同事的女儿在阿里巴巴集团上班,却说每个月只能开口向父母要钱。
-
【推荐】6月30日浙江鼎力涨528兴全合润混合LOF基金重仓该股合润基金
6月30日浙江鼎力(603338)涨5.28%,收盘报56.01元,换手率1.26%,成交量6.39万手,成交额3.51亿元。该股为军民融合、外贸受益概念、军工、机械概念热股。6月30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
-
【推荐】10位公募派基金经理近5年全胜谁的业绩能突破周期基金运营经理
在市场震荡加剧的大背景下,今年来公募基金人事也颇为动荡。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29日,今年已有144名公募基金经理离任,数量为近8年来同期最高。往年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下一站”多为私募。据不完全统计,在2000-2022年期间,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