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0家期货公司去年仅赚不到15个亿,为什么没人炒期货了?-渤海期货公司怎么样

炒股干货 阅读 40 2025-05-10 18:19:38

股市热闹了好一阵子,搞得不少人都差点忘了还有期货可以玩。

券商的年报、季报抓人眼球,引发大量讨论,没想到期货公司的年报也产生类似的效果,然而与券商的红红火火截然不同的是,期货公司却呈现出凄凄惨惨的景象。

来自四大证券报之一《证券日报》的统计,截至4月14日晚间,合计有10家新三板挂牌期货公司发布了2018年年报,仅有4家公司去年净利润呈现增长态势,6家公司净利润较前一年下降;其中,增幅最高的为渤海期货,净利润同比增长144.19%,降幅最大的为金元期货,去年净利润仅为660万元,减少60.57%。

这10家期货公司,合计去年营收为294.65亿元,净利润为14.84亿元。

注意,这是年报啊。说实话这数据也有点出乎老六的意料,虽然我们都知道证监会管理的两个儿子:券商和期货,相比于银行和保险(现在都归银保监会管了),这些年来一直在规模上不占什么优势。要说券商是小儿子,期货简直就是庶出子。

可是10家期货公司的年利润之和居然只有不到15亿,叫人不得不倒吸一口气。这是什么水平呢?头部券商中表现中规中矩的招商证券,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就已经15.68亿了。

何以期货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大呢?老六周末还在反思为何券商长不大,现在看来,是不是还要想一想为何期货会越长越倒退?

老六想起去年在和一位期货公司深圳营业部的负责人交流时,对方感慨:

羡慕券商啊,品牌塑造和投资者教育做得很成功,我们期货就差远了,前些年太激进了,也没注重软性文化的打造,导致客户受伤了,名声受到很大损失,行业也被整顿得厉害,再也很难重新崛起。

他所说的“前些年”,可以追溯到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老一辈的人还都有印象,所谓的改革开放以来第3次暴富的机会就是“90年代中期炒期货”。

90年代炒期货巨富的那一大帮人中,就有刘-汉。1994年通过炒钢材期货,一进一出,斩获近亿元,瞬间跻身亿万富豪的行列。虽然收手及时,转战做实业,看似平稳落地,最终还是……

可惜这只不过是无数个炒家中的一员罢了,要知道期货是零和博弈,有一方暴赚就势必有一方或多方巨亏。因此肥了极少数个人的这场游戏,却成了大多数普通玩家的噩梦。

老六很早有篇文章,讲的就是90年代中期,深圳一位环卫工人,通过炒铜发财百万,又在一个月内重返赤贫的故事。目睹并记录下这一切的,是国内某头部期货公司的资深老从业。这位老从业后来还写了一本书,起了个很惊悚的名字:《生还者》。

老六那位营业部的朋友感慨的没错,一个行业要想永葆生机,始终和群众紧密相连,必须要花功夫去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做好自己的投资者教育。

奈何期货天然的杠杆属性和零和博弈的特征,使得这个领域比股市还更难摆脱“赌场”特色。老六观察下来,投资者对期货无非两种看法:永远不要去做;满仓就是干——这个投资者教育真是不好做啊。

事实上,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欧洲,期货市场也同样发达,一方面因为期货本身就与实业紧密挂钩,企业用来套保非常常见,另一方面可以正反都做,就成了对冲基金的标配。

你不信可以去看雷·达里奥的《原则》,他青年时期对期货市场的熟悉远胜过股市,而前者也是他赚了大钱的地方。

为什么在中国,期货就变得如此小众呢?

在3月22日的一场活动中,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就发出了如下的感慨:

“与银行信贷、证券市场相比,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是最不被社会公众理解的一个市场,是因为其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发挥具有隐蔽性。”

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是最不被社会公众理解的一个市场,这句话扎心了。

但是如果更多人认识到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这些相对隐藏的作用呢?

情况或许真会不一样,只是目前来看,任重道远。

爱依瑞斯布艺沙发

爱依瑞斯怎么样

爱依瑞斯怎么样

爱依瑞斯怎么样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推荐】10家新增上市公司:多为“专精特新”企业、八成实现盈利-潍坊上市公司有哪些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