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与共和国同龄的李登海,矢志不渝攀登玉米高产攻关新高峰-北京登海种业有限公司

理财会议 阅读 157 2025-04-28 12:30:40

与共和国同龄的李登海,初心未变使命未改,矢志不渝攀登玉米高产攻关新高峰——

一生倾情一粒种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几代烟台日报人积极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留下许多影响深远的新闻佳作。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本报启动“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重走新闻路 不变是初心”大型系列报道。报道分接续见证、老记者寄语、佳作回眸三个板块,以本报部分新闻佳作为脉络,重读佳作、重返现场,传承历史、赋能未来,充分展现70年来烟台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的精神风貌和绚丽画卷,展示70年来烟台人民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创造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的决心意志和辉煌成就,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今日,烟台日报推出系列报道首篇《一生倾情一粒种》,敬请关注。

大小新闻8月15日讯(记者 刘新国 李仁 摄影报道)70岁的李登海,与共和国同龄。古稀之年,他在思考什么?玉米!

这个跟玉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初心未变使命未改,仍旧扎根田间不断攀登玉米高产新高峰。

一张泛黄的老报纸,记录了一段不平凡的奋斗故事。1990年4月20日,《烟台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青纱恋——记农民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

这篇通讯生动展现了李登海育种不成攀登不止的壮志雄心,矢志改革敢闯新路的勇气胆识,不为名利甘愿牺牲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躬耕乡野,奉献智慧和汗水。

重返新闻现场,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

8月3日清晨6点,登海种业莱州第16试验场,李登海已经在玉米地里拱了一个小时。汗水浸透了衣衫,他似乎没有发觉,盯着一穗玉米反复琢磨着。

“玉米高产科研攻关就像爬山,过了一道梁儿,还有一道坎儿,登攀新高度越来越难。”李登海说。

1972年,初中毕业的李登海回到老家——莱州市后邓家村。在村农科队期间,一则材料深深震撼了他:美国先锋种业春玉米亩产1250公斤!

在青纱帐下徘徊,在黄土地里沉思。无数次对比实验中,李登海发现了高产的秘密——种子!

育种,李登海一生的事业,也是一生的追求。

“你们看这一片片玉米,像不像整齐划一的仪仗队,真美真壮观啊!”一句话,透着他对玉米深深的爱。

2009年5月27日,《烟台日报》一版刊发长篇通讯《青纱万顷济天下——李登海和他的玉米王国》,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希望能不断创新,超过别人!”

超越,一直萦绕在李登海心间。

1979年,李登海自主选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新品种“掖单2号”,创下我国夏玉米单产776.9公斤的最高纪录。年仅30岁的李登海,一跃站在了中国玉米研究的最高峰,率先证实和确立了紧凑型杂交玉米是我国玉米高产的发展方向!

776.9公斤只是起点。1989年,李登海以紧凑、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亩产1096.29公斤。

2005年,“登海超试1号”再次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亩产达到1402.86公斤,是全国当年平均产量的4倍。

……

寒来暑往,愈挫弥坚。李登海每年带领育种团队套袋150-200万个,并亲自在田间选择20-30万个果穗。在玉米新品种成功率只有十二万分之一的机会面前,以每年3至4代的速度,相当于完成了在中国北方需要进行150多年才能完成的科研工作。现在,李登海团队选育出的玉米杂交品种已有150多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

玉米育种,就是他的命。“我家小孙子是第3代人了,我的玉米也都有150多代了,这都是我生命的延续。”李登海说。

10年前,60岁的李登海曾说:他的紧凑型玉米已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下半生再为国家贡献一个1000亿!

“1000亿的目标已经完成近半,我对全部完成充满信心。”李登海说。

2015年9月21日、22日,烟台日报刊发长篇通讯《魂系玉米报家国——记李登海和他的玉米王国(上)》和《大爱无言赤子心——记李登海和他的玉米王国(下)》。《魂系玉米报家国——记李登海和他的玉米王国(上)》开篇这样写道:9月8日,玉米即将收获的时节,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李登海,腰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那是15年前在海南育种时落下的病根。

为了培育出更好的种子,李登海平均每天都要站立、行走13小时以上。一投入到工作中,他就“忘记了北京时间、只有育种时间,忘记了节假日、只有工作日”。

腰间盘突出是李登海的老毛病了,这让他很懊恼,但却没阻止他“拱”玉米地。“这病是在海南育种时落下的,我挑120多斤化肥过田梗,扭伤了腰。”常年超负荷的劳动,李登海身患痔疮、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他却毫不在意:“不妨碍育种就行。”

一生育种,写不尽的家国情怀。

为农民增收、为国家高产,已内化为李登海血液中的信念和责任。在玉米高产攻关中,李登海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国育种,冲向世界”!

李登海与共和国同龄,农历生日9月28日,阳历11月18日,但他喜欢在国庆节过生日,“个人和国家相连,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在我国,玉米占总耕地面积的1/5,占粮食总产量的24%。中国又是世界最大的种子消费国,潜在市场400亿元,占世界的12%。种子,被称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1996年,美国一家种业公司把进军中国市场的合作目标,锁定为登海种业。但听到对方要求控股60%的合作条件,李登海立马拒绝:“种子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我方必须控股!”

李登海态度坚决,谈判不欢而散。其实,李登海计较的不是股份,而是公司的话语权,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最终,美国公司做出让步。

2002年,李登海出访美国考察,这家美国种业公司为他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那一刻,我真是非常自豪,这是美国对我们的认可,对我们国家的尊重!”李登海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要深怀报国之志,在任何时候都站在国家立场上。”

为了“一粒种子”的承诺,李登海创出了两次世界夏玉米单产纪录、七次中国夏玉米单产纪录、一次中国春玉米单产纪录!用一粒粒玉米,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王国,使我国拥有了解决粮食安全的农业核心技术。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从海南到山东,从新疆到东北……70岁的李登海在想什么?

还是玉米!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当前,登海种业有两个主攻方向,一是继续探索玉米高产道路,向每亩土地要产量。二是研究适宜机械化作业新品种,便于新型经营主体转轨需求。

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李登海及其长期团队坚持的发展目标和理念。“我儿子每天靠在玉米地里搞攻关,高产玉米育种就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李登海说,“要把爱国心、责任感、初心使命人融入到国家发展之中,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为广大农民提供稳定可靠新品种,生产高质量种子!”

种子、生命、国家,组成李登海的人生轨迹。

在登海种业的青纱帐边,巍然屹立着三座石雕的里程碑,上面铭刻着李登海对国家的承诺:

“为了国家,我们将继续努力!”

“为了国家,我们将继续探索!”

“为了国家,我们将继续创新!”

老记者寄语

报道三农,还需“四力”

原《烟台日报》总编室副主任、高级记者 李玉明

非凡脚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华章。一篇好文章绝不是一时之功。做新时代合格新闻工作者,就要永葆践行“四力”的初心和使命。

佳作回眸

1990年,我受命采访李登海,临行前我就知道,对这个传奇人物,一对一式的“你问我答”根本不可能。如果不预先掌握玉米育种的专业知识,掌握国内外有关玉米杂交育种的态势及进展,并借此走进李登海的科研和精神领地,采访无从切入。

怎么办呢?选择只有一个:融入进去,先学习,再采访,或边学习边采访———先跟李登海当一回学徒。所谓增强“脑力”,就是要我们多学习勤思考,练就一种缜密的思维,想得全、想得细、想得深。采访李登海,首先从学习做起。我借来大厚本的《玉米育种学》、《玉米栽培学》等专业书籍和杂志,首先啃起来,从消化术语、概念入手,努力掌握玉米育种的专业知识。李登海的玉米研究所就是最好的学校,那里科研人员都是我的老师。

“脚下有泥,脑中才有料”,“脚力”是基础。在通讯更加发达的今天,更需要新闻工作者靠着勤快的双脚深入基层,通过多看、多听、多问、多想,使自己具有深厚的“笔力”,写出反映时代风尚、具有时代个性的鲜活作品。采访李登海的日子里,他走到哪,我跟到哪,跟他一起钻玉米地、扎进温室大棚、靠在会场,从现场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我们要不忘初心、不惜脚力,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在不断增强自身调查研究能力的同时,深入了解基层群众。

早春,我跟着李登海一块进温室大棚,从旁观察他痴心玉米育种,使我对这个乡间奇才砥志摘取绿色皇冠明珠的雄心,有了强烈的感性认识。跟着他一块参加各种科研活动,我视野开阔,掌握越来越多的“活化材料”。李登海的高尚境界和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奉献价值,我就是在这类“学徒”式的见习活动中,渐渐清晰起来的。增强眼力,就要练就一双“慧眼”,看得清、看得透、看得远。

1990年,我在体力和智力交织的学徒作业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天。两万多字的报告文学《青纱恋》交稿后,国内两家出版社先后收入报告文学专集,予以发表。后来,人民日报也以通八栏的版面重点推出。再后来,我又先后两次南下海南岛,走进李登海的海南玉米育种基地,陆续推出《青纱恋》续篇。所谓增强笔力,就要练就“几把刷子”,增强脚力、眼力、脑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坚持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多一些平时务实切实,力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增强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真正做到写的文章群众喜欢读。

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烟台故事,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伟业

影像仪

测量仪器上海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质量好

测量光学仪器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推荐】与你有关!明起,正式实施!-汇添移动互联基金 下一篇: 【推荐】与共和国同龄,汉阳造纸厂的前世今生-富裕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网站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