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计划!为什么苏联要帮中国工业化代价是什么-中国重工业落后多少

理财百科 阅读 68 2025-04-24 19:03:0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萍缘

编辑|阿荣

丘吉尔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也确实是国家之间交往的准则。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多种经济有待于恢复和发展,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政府编制了实施建设的方案,也是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按照制定的时间(1953-1957),根据苏联支持的项目,打好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建设基础,促进各个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保障人民安全、提升生活水平。

一五计划顺利完成之后,成功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国民经济水平迅速增长,同时为我国真正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不过,从计划内容就可以看出,一五计划中苏联的援助有关键作用,事实也确实如此。

不过,新中国的领导人们为什么敢于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依仗放在苏联身上?苏联又为什么要帮中国工业化、实现一五计划的目标呢?

这就要从中国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形势说起。

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

中国是一个历经百年的农业大国,进入工业时代较晚,还遭遇了列强围堵和战火打击。

因此,解放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194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4.7万吨,不足英国的1%,全国最大的一家汽车厂工人仅有几百人。

我国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国内经济基础薄弱,市场混乱,还要面对国内残余破坏势力的骚扰和破坏,使国民经济发展的环境得不到安全保障。

来自国外的是美国制造的阻力,他们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交通重重设阻,连安全也不能保障。

但是为了国家发展和国民幸福,经济建设不能不搞,为了国家安全和经济活动能够正常平等地运行,军事工业不能不建。

但据统计:当时5亿多人口的中国,连小学都没有念过的就达到80%,解放军排长以上的干部中,大学文化程度占2.14%,文盲占27%。

这样的人才水平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工业化的宏伟目标。

新中国工业技术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头开始,仅靠自身的力量,不仅难度大、时间上也不能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无法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形势变化,急需要其他发达国家的支持和援助。

苏联从年产汽车不足百辆的初期,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迅猛发展工业生产,仅用十年时间,在欧洲地区成为工业强国的老大,世界排名中,仅次于美国。

相同的意识形态,加深了中苏间的阶级感情;如果双方的资产、资源互通互补,在工、农业以及服务行业等多方面,都能相互促进、得到有利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对工业建设也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和经验基础,如果再加上苏联高水平的专家,给予我们系统化的指导,我们学习现代工业,提升速度也会大幅增加。

于是,综合考虑之下,新中国决定去寻求苏联的帮助。

援助中国的原因

中国为了发展,急需帮助,但是苏联又为什么会同意帮忙?他们当然有自己的考虑。

首先,苏联在国际上需要扩大自己的阵营。

美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又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西欧众资本主义国家自然站在美国一边,既接受美国的援助,也被其所控制。

面对这样的情况,苏联也需要在国际上寻找合适的盟友,加强自己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

但盟友的国力又不能太强势,那会影响苏联的主导地位。所以苏联选择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作为自己的盟友国。

其次,苏联要加强与中国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合作。

二战后,美国在远东地区控制了不少国家,并在其控制的国家里设立了军事基地,苏联在欧洲的盟友不如美国,如果在亚洲也陷入被动,会很难办。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我国很多重要的工业基地都在东北,设施和资源也相对齐全,新中国成立初期,正是急需发展工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然而就在此时,朝鲜战争爆发了。

考虑到东北和国家的安全,中国决定抗美援朝,帮助朝鲜抵御帝国主义的入侵。

我国付出了19万多的志愿军将士的生命,最终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战斗中中国军队英勇顽强的表现,使世界震惊:刚刚建立、发展落后的新中国,却有着如此坚定的信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保卫我国边境利益的胜利;是维护国家尊严的胜利。

与此同时,更让苏联清楚地认识到,存在于中国及中国人身上的、潜在的巨大价值;加强中国军事能力,可以有效对抗和抵制美国,加强了其援华意愿。

在援助中国的一五计划中,使中国的工业体系建立初步规模,至1954年,中国得到苏联的援建项目156项,其中150项落实完成。

计划内取得的业绩

五一计划从编制到完成,历经了四年时间,修改了六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于1951年春着手起草,直到1955年7月,经过全国人大审议,才正式通过。

对于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平衡、周全。

一五计划中规定:5年内,国家投资总额为766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工业建设,其余方面也都有详细的、具体的预算额度。

1949年,我国请来了200多名苏联专家,1952年,中国又提出再增加800名专家,苏联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很快将专家派往了中国。

从苏联请来的援华专家,都是各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落实每个项目之前,总是先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比对,再经过分析、讨论才最后定夺。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苏联不仅提供了技术研发的经验,还提供了生产流程的资料;给中国提供技术专家的同时,还为中国研发工作进行指导;并且通过合股经营的方式,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发展。

当时苏联方面的援助深入到方方面面,大到城市建设设计,小到养猪种树,都有苏联专家为我们打下的基础,所以很多中国老人对于苏联有着深厚的感情。

经过五年的建设,我国不仅70%的乡安装了电话,在多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有人将其主要成绩总体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指宝成和鹰厦铁路,三公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厂则包括鞍钢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一五计划对中国的影响

一五计划使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使中国人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更加艰巨:进入现代化,赶上欧美,这就要求中国人自己,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而且从物质到精神,都要有一番脱胎换骨的全新改变。

除了这些有形的成果,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也使中国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据教育部统计,从1951到1965年,中国向苏联派出留学人员16000余人,其中教育系统7955人,军队800人,共青团138人,工业部门7800人。

当时中苏关系融洽,苏联方面的所有专业都向中国留学生开放,而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带着祖国的寄托和沉甸甸的希望,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有的成为建设的骨干,有的成为各自领域的带头人和开拓者。

一五计划是中长期的经济计划,经济速度随着编制前后呈现出"先高后缓"的趋势。

高是受到苏联高速发展建设的间接影响,缓是苏联对中国决策者的建议:在制定计划时,会受经验的制约,还要考虑中国后备力量的培养和稳步发展问题。

一五计划,中国坚持了争取外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所以在苏联撤回援华专家后,我国的国防工业建设仍然可以稳步发展。

结语

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同样,也离不开邻国朋友的帮助,中国有今天的发展建设,与苏联当初的支持和援助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五计划已经成为越来越久远的历史,但我们依然享受着它所带来的红利,没有坚实的基础,也不会有改良后的精品成果。

我们不会忘记:今天舒适、安逸的生活,是我们的前辈们不断努力奋斗、甚至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才获得:从物质财富的拥有,到精神财富的蜕变,继而是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日新月异。

为了我们的后人,为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我们要继续努力,继续发扬团结、奋进的精神,就像列夫· 托尔斯泰所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小型影像测量仪

上海影像测量仪特价销售

自动测量仪公司

ogp官网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二三产齐发力主流媒体深入扶绥解读县域经济增长密码-沈阳东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下一篇: 一些党员干部因赌球迷失信仰坠入贪腐深渊专家提出莫让爱好变不良嗜好打开腐败缺口-博彩基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