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外需战略调整进入关键期
中国内外需战略调整进入关键期
中国内外需战略调整进入关键期 更新时间:2010-9-13 5:41:30 编者按 今年10月份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将集中听取、讨论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为中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做出规划。舆论认为,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双重转型之路。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中国经济社会需要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实现三大转型;同时,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有重大改革任务需要突破。围绕这三大转型和四项改革任务,中国经济时报策划了一组前瞻性稿件,从今日开始刊发,敬请读者留意。
中国将进入又一个五年规划,同时还需开启一扇“大市场”之门。
近年来,我国经济以平均两位数的速度飞快增长,其中外需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但全球金融海啸导致我国出口急速下跌。据统计,2009年中国出口对GDP贡献率为负3.9个百分点,出口负增长甚至是两位数的下滑,在改革开放以来尚属首次。
也正是这次出口“翻车”,摔醒了中国人的内需意识,加速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而“十二五”将成为中国内需和外需战略调整的关键期。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未来五年,为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内外需融合发展,建立一个内外统一的大市场。
国内市场建设不足致使内外需失衡
当前,我国的内需和外需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这种失衡源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不同步以及内需与外需的割裂。
“同一类商品,同是中国制造,但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质量往往不如销往国际市场的产品。而在贸易、流通、信贷等环节,内销与外销的待遇也不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胡江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矛盾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国内市场建设落后于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国内市场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没有转变到位,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计划经济的痕迹,而一些政府政策在对待国际国内市场时更偏重于发展和规范国际市场,而放松了对国内市场的建设和监管,国内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非常明显。比如在工商、质检、信贷等方面,对内和对外的要求和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胡江云认为,内外市场的不协调是造成我国内外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十二五”期间我国需要统一协调、公平对待内外市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和进一步增强透明度,使国内市场的建设水平能够跟上国际市场的步伐,从而平衡内外需。
国内市场建设的不足,拖累了内需的后腿。而内需与外需的割裂,致使外需结构扭曲和内需扩大乏力。胡江云说,内贸外贸市场应该是统一的,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产品技术、质量、环保标准满足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基本条件,企业产品应既能满足国外市场需求,也可随时转变适应国内市场需求。
“外需应该是内需的增量。”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按一般经济规律来讲,一个企业做外贸,首先要做内贸,也就是先做自己的市场再去做别人的市场,相当于每出口一个单位的产品,国内市场的销售就会产生一个倍增效应,市场规模扩大了。
尽管我国有一个非常庞大的贸易体系,但它只是满足外需的而不是满足内需的。张燕生说,中国生产的一些产品,在国外市场能买到,在中国反而买不到,这种产品是专门为国外市场销售服务的,它的品牌、渠道、研发技术等都是国外的,我们只是代工。在这个生产体系中,外需是关键,而内需与其无关。
“代工产品出口增长再高,所能带来的效益也有限。”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需应建立在一个合理的成本基础上,否则这种扭曲的外需结构迟早要出问题。
扩内需稳外需不可偏废
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需要继续扩内需稳外需,两者不可偏废。而要达到内外需平衡发展,需要将失衡的内外需调养好,分别理顺二者的内部结构,同时构建一个内外统一的大市场。
“内需是国家经济的根基,而扩大内需的核心问题是要构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张燕生认为,这个统一的大市场将涉及城乡老百姓消费的增强、民间投资的扩大以及外贸发展方式调整等多方面。
“扩大内需要先解决如何增强城乡老百姓消费和扩大民间投资问题。”张燕生提出增强城乡老百姓消费的四点建议:一是先富民,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让老百姓有更好的财产性收入;二是完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规范的信用制度,鼓励老百姓负债消费;四是建立公平机制,要让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农民靠自己过上好日子。
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外贸的增长方式必须转型,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工贸易。张燕生担忧,未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将会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提升而转移到国外,“有奶便是娘,哪的条件更优惠就会转到哪里去”。他认为,加工贸易要在中国扎根,就必须要优化中国的投资环境,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促进加工贸易体系与我国内贸体系形成一个混合的贸易结构。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加工贸易扎根的同时,也要转变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未来五年,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应从单一的加工环节向品牌、技术、营销、服务等多环节延伸,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数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此外,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下,我国的出口市场应从传统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扩展,比如非洲、拉美、中东等市场,以分散外贸市场的风险。
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
一季度多股断崖下跌基金斩仓跑路-基金跑了
崖抄底不同,基金在断崖下挫过程中,往往采取大举减持对策,落荒而逃,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跌。而去年四季度末持仓居前的中欧基金旗下两只基金已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更多阅读:
-
一季度多只债基遭遇大额赎回:收益回暖仍难抵挡份额流失-基金大额赎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首批9只债基一季报出炉,多只基金规模在一季度出现下降。总体来看,债基收益回暖,然而去年四季度债基经历赎回潮之后
-
一位精通做T老股民坦言:48元买入中石油,反复做T摊薄成本,如今是什么样的光景?告诉你真实的中国股市-中国石油股票套了散户多少钱
成功的投资都是反人性的!巴菲特显然是此间的高手。最经典的莫过于当“中石油”A股上市前期,国内各路媒体集体为其唱赞歌,超级散户杨百万也加入了此行列。但冷静的巴菲特却大举减持“中石油
-
一份“恐高”与“踏空”的焦灼:10位基金经理袒露调仓秘密-基金奥秘
在市场猝不及防之时,A股启动了一波2月大跌以来最强劲的反弹。本周以来(5月24日-27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连续上涨,累计涨幅皆超过3%。
-
一个阿里巴巴员工的月薪竟然只有6000多,究竟是怎么回事?-阿里巴巴总价值多少钱
一个阿里巴巴员工的月薪竟然只有6000多,究竟是怎么回事?段落一:8000元不到的月薪同事的女儿在阿里巴巴集团上班,却说每个月只能开口向父母要钱。
-
【推荐】6月30日浙江鼎力涨528兴全合润混合LOF基金重仓该股合润基金
6月30日浙江鼎力(603338)涨5.28%,收盘报56.01元,换手率1.26%,成交量6.39万手,成交额3.51亿元。该股为军民融合、外贸受益概念、军工、机械概念热股。6月30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
-
【推荐】10位公募派基金经理近5年全胜谁的业绩能突破周期基金运营经理
在市场震荡加剧的大背景下,今年来公募基金人事也颇为动荡。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29日,今年已有144名公募基金经理离任,数量为近8年来同期最高。往年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下一站”多为私募。据不完全统计,在2000-2022年期间,平均...
-
【推荐】100大卡有多少你知道吗1152千焦等于多少大卡
热量单位的转换公式:1千卡(kcal)=1000卡(cal)≈4.2千焦(kj)千焦是国标单位,一般食物上的营养单位都标这个,比如你买一袋酸奶,上面写着100ml420kj,换算